2015年11月5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邓起东院士应地震科学系主任沈军教授邀请来学院作学术报告,薄景山院长主持了报告会,相关专业的老师学生3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邓起东院士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活动构造研究的发展,他首先谈了活动构造的定义和研究意义,提出了活动构造研究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历经百年的活动构造研究发展过程中,从定性到定量,不同时期国内外的主要研究内容、核心理论和重要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以青藏高原为例,分析其活动构造与近期地震活动形势。他基于大量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结果,结合震源机制、GPS形变监测等多种资料,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特别是巴颜喀拉块体不同边界的断层类型,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全球大震的震级大小、数量、应变释放率等地震活动特征,提出自2001年以来全球大地震活动高潮仍在继续,青藏高原尤其是巴颜喀喇断块及其以南地区和南北带中、南段仍可能是7级左右大地震的危险区,需注意研究该区内活动断裂带的缺震段和离逝时间较长的活动构造段,同时密切注意地震活动向其他地区转移的可能性。
报告后,对于青藏高原大震的危险性和地震活动转移的可能性等大家关注的问题,邓起东院士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邓老先生77岁高龄仍努力投身研究工作,并乐于与青年老师和学生分享其心得体会,其深入浅出的讲解,加深了同学们对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的理解,也使聆听报告的各位老师和同学深受启发。